然皆设法御病,非必然也。 身微热,是表证已罢,不烦躁,是里证未见,无表里证也。
栀子以治内烦,柏皮以治外热,甘草以和中气。续热三日来,其脉自和可知。
烦发于内,躁见于外,形从气动也。但浮脉是麻黄脉,沉脉不是桂枝证,而反用桂枝汤者,以太阴是里之表证,桂枝是表之里药也。
冲任之血,会于少腹。 不瘥者,但未愈,非更甚也,先以建中解肌而发表,止痛在芍药;继以柴胡补中而达邪,止痛在人参。
所以然者,太阳阳微,不能卫外而为固,少阴阴虚,不能藏精而起亟也。 详少阴篇。
附子生用,亦取其勇气耳。一服谵语止,大便虽未利,而胃下利谵语者,有燥屎也,宜小承气汤。